第442章 天行斗宝(五)-《阴阳秘史》
第(2/3)页
“李墨?”第一眼,我脑海中就蹦出来这个词。
墨这个东西,在今天的市面上是不常见了,满潘家园摊子也寻不到几块,连乡村制造局也懒得出品,但这并不代表古墨不值钱,相反的,这玩意实打实属于古玩里的上品,一般人玩不起。
古玩行讲究个“雅”字,所以老物件里又以“礼器”跟“文房用器”最受追捧。比如同样窑口中的瓷器,笔洗这样的文房“雅”物就要比碗盘等日用品逼格高出不少。
而墨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历来为文人追捧,在士大夫当世的旧时候,只要是文人追捧的,那就没有便宜的道理。
史书记载的第一个制墨人是三国时的韦诞,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随着时代的发展,制墨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到了唐代甚至设有制墨官。
史上名墨不少,当最为著名的当属“李廷珪墨”,也就是大名鼎鼎“李墨”。李廷珪原本不姓李,而姓奚。老奚家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以鹿角胶蒸而和之,制出的墨丰肌腻理、光泽如漆,为古墨中的极品,到了奚廷珪的时候,从河北迁到歙州,深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任墨务官,赐国姓,易名李廷珪,他所做的墨到了宋朝的时候,就已经被定为“天下第一品”。
正所谓“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眼前这么一小条黑黑的方条,不懂行的咋一看还以为是煤条,但如果真是李墨,简直就是无价之宝。
别的不说,这玩意在北宋年间,半方残墨,已能在帝都汴梁中心买下一处大庭院,院中可种好几颗书的那种,转眼搁到今天,如此品相完好的李墨,遇到合适的金主,换一套二环内的四合院没有任何问题!
着实没有想到在这儿能见到,我小心翼翼的戴着白手套,捧在手里都觉得心里直跳,虽说这玩意儿比石头还硬,但也架不住年代久远,玩意哪个地方裂了或者结构松了,在我手里散了架,那岂不是坑爹,把包子卖了都不够赔的!
包子见我突然回头看了他,神态诡异,赶紧趴过来,低身说道:“人多,不好下手。”
什么意思?我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这家伙是怕我想顺走这玩意呢!
还真把自己个当贼了!我有些无语,怎么身边就没个正常人?
转眼间看完,我手握一局先胜,心里打定主意,后面不管霍小东说什么,我就跟着说什么,拖他两个平局,最终还是我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