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将军百战身名裂-《文娱抗日上海滩》


    第(3/3)页

    上海中学的前身是上海滩著名的龙门书院,到了一九二七年时,改名为上海中学,算是此时上海滩各中学中,办学质量比较好的一个。其校长苏颖杰,在刘湛恩请余生参加文艺汇演的酒宴上和余生见过。

    余生收留的大部分孩童虽然都是上的小学,但是余生却把几个少年,除了夜无光和青小艺外,全都赶进了上海各大中学,让其一心一意的学习些文化知识。反正缺了他们,《万里长城永不倒》也照样拍的成。其中,常不已和季阳便在上海中学。

    至于夜无光和青小艺,余生为他们向刘湛恩要了个能进沪江大学旁听的名额。夜无光要当演员,并不常去。倒是青小艺没了三十六个孩子的重负,时间充足的很,经常往沪江大学里跑。

    余生虽然一时意气,应承下来陈默的所求。但一时也一筹莫展,毕竟,敌在暗,而我在明。谁也不知道黄道会会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向上海中学投弹,制造爆炸。即便这两天什么都不干,一直都守在学校里面,仍旧有太多的变数不可预测。

    余生思前想后,拼命回忆自己在后世曾看过的黄道会的资料。可他毕竟不是历史学专业的,能回忆起来的资料毕竟有限。思来想去,脑海中忽然灵光一现,想起一事。

    黄道会此前两次投弹炸上海滩时,用的并非明目张胆的炸药包或手榴弹,而是用肥皂盒遮掩起来的定时炸弹。并且在向中国旅行社大楼和震旦大学投弹的时候,还是用的这种方法。

    根据后世的犯罪心理学研究,当一个犯罪手法频频得手的时候,那么犯罪分子再次作案时选择的手段便极有可能是其已经运用熟练的手法。

    虽然陈默很不给力的告诉余生,军统并没有调查出黄道会具体的投弹手法和投弹时间,只有一个大概的日子。但是,余生根据他所知的资料,便有**成的把握。

    况且,即使真的无法悄无声息的了解此事,大不了就驳了杜月笙的面子,让苏颖杰将学生紧急疏散,不至于伤到人就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