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易阳-《犁汉》


    第(2/3)页

      无他,就是因为便宜。

      还有一个就是,他自己也用过大黄弩,这种脚发的重弩虽然威力大、射程远,但射速还是太慢了,平均一分钟才能射出两支弩箭。

      而长弓呢?如果你一分钟不能射出十支箭,你都不能叫一个合格的弓手。

      所以要形成真正的箭失覆盖,还是得用弓箭。

      张冲为每个弓箭手的配置是必须携带六十根箭失。每二十根就是一捆,两捆背后背,一捆束在腰带。

      也就是说,泰山军的弓箭手如果要密集性进攻,那大概一轮箭雨维持的时间在半刻时间左右。

      半刻时间一过,弓箭手随身携带的箭失就消耗结束,就只能等待后方辎重送来新的箭失了。

      这些数据,是张冲测算多次得来的。他要让每个统兵将都知道这些数据,这样才能做到合理调度弓箭手的火力。

      除此之外,张冲还要让统兵将了解什么时候该用什么箭失。

      泰山军以前装备的只有一种标准箭失,那就是一种轻箭,多用于打击无甲目标。但随着泰山军遇到了汉军主力部队,其披甲率堪比一流,那就需要配更短,更重的箭杆,专门破甲。

      如果将领不知道这些信息,杀伤力将大打折扣。

      实际上,这些都是泰山军武备学堂要教的内容,和过往那种神之又神的兵法相比,张冲以后世总结归纳的方法论,开始整理一种可复制的科学兵法,而这些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这些都是泰山军准备的军备情况,除此之外很重要的另一个储备就是粮秣军需的准备。

      战争从来都是一场物资的战争,吃穿用度哪一样不能少。

    
  那这些物资都是哪里来呢?当然是来自老百姓,无论是田赋还是口赋,各项物资都是靠老百姓来供集。

      但这些东西提供的都是原材料,还不能算为成品。

      而这个从材料到成品的过程就是汉室自己的官办作坊来准备的。

      实际上,秦汉军国体制的很重要一部分原因就是直接掌控这样的生产。数十万官奴婢夜以继日为帝国生产源源不断的物资。

      但即便是这样,这也只是常规式的军需补充。

      更多的情况是税吏们会直接下到乡里,直接征用货物,根本不会有任何补偿。有些时候,上面管的严了,这些税吏也会给一些有划痕的木筹来抵账。

      税吏将竹筹从中间噼开,然后一人拿一半,意思是后面拿这个到衙署换钱。但实际上,这些竹筹根本没用。

      这就是苛政勐如虎,而税吏勐于虎。所以每一次征发对小民就是一次破家。这也是汉武伐匈奴,能将天下耗一半的原因。

      但这些都是汉军不得人心的举措,以吊名罚罪起家的泰山军是不能这么做的。一旦做了,民心丧尽。

      但军队需要物资,尤其是泰山军的甲士普遍要吃肉,这些补给又能从哪里来呢?

      还得是从老百姓手上来,不过泰山军引入了一项制度,就是盐票。

      就是泰山军从地方上征调了物资后,会配发一批盐票,到时候各里社的可以以此到县里换取盐。

      除了这些,邺城附近根据地的分田户们,尤其是已经结成农社的,都需要承担支前任务,一方面是运输物资,一方面是组建担架队来救助伤员。

      但无论如何,战争都是非常消耗民力的,尤其是现在春耕在即的情况。

      张冲这一次北伐为何只打到赵国北部?就是考虑到了这个现实因素。

      但好在,这一定程度的消耗和将要获得的收益来比,无疑是划算的,也是能扛的住的。

      也幸好有那批敖仓粟极大的减轻了邺城人民的负担,不然泰山军也不敢如此频繁的征战。

      但泰山军要面对的最大麻烦还不是这些战备的征集和准备,而是如何将它们运输到前线。

      实际上最佳的运输方式当然是依靠水运。

      泰山军也在原有汉军魏郡舟师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支水师,然后濮阳那边又还有一支大河舟师。
    第(2/3)页